1962年,,他來到蘭考,,常常頂著大風沙,,去查風口,,探流沙,。大雨瓢潑的時候,,他帶頭蹚著齊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,。他帶領調(diào)查隊徹底查清全縣大小風口84個,、大小沙丘1600多個,、9條河流發(fā)生淤塞的62個地點,。他,就是焦裕祿,。
2022年8月16日是焦裕祿誕辰100周年紀念日,。提起焦裕祿,人們首先想到就是焦裕祿在蘭考迎風戰(zhàn)沙時栽松柏,、楊柳,、泡桐等場景。復興的征程已經(jīng)啟航,,廣大黨員干部應學習焦裕祿精神,,學著栽下心中的三棵樹,傳承好焦裕祿精神,。
栽下心中的“泡桐樹”,,學會無私奉獻。當年,,焦裕祿同志帶領蘭考人民種下一片片泡桐,,成為防治風沙的關鍵。如今,,郁郁蔥蔥的泡桐林綠意盎然,,望不到邊,,如“千頃澄碧”,早已成為蘭考人民發(fā)家致富的產(chǎn)業(yè),。在這里,,泡桐不僅僅是一種樹,更是一種無私奉獻精神的象征,。無私奉獻是黨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,是共產(chǎn)黨人先進性、純潔性的重要體現(xiàn),,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鮮明特點,。黨員干部要學著栽下心中的“泡桐樹”,始終把無私作為一種價值信念,,把奉獻牢記于心,、體現(xiàn)于行,頂?shù)米∏遑?、耐得住寂寞,,兢兢業(yè)業(yè)、恪盡職守,,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(chǎn)黨員的公仆本色,。
栽下心中的“松柏樹”,學會嚴于律己,。焦裕祿在尉氏縣工作的一年初冬,,別人早早就穿上了棉衣,可身為縣委副書記的他還沒有棉衣穿,。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實在看不下去,,就寫了一個申請,由紡織品公司批了50尺布票,,送到焦裕祿家里,。焦裕祿不僅沒有收,還批評工作人員說:“你們怎能這樣做呢,?國家經(jīng)濟困難,,我們當干部的應當帶頭為國家分憂解難,不能多占供應物資,。對同志的關心我領情了,。但這布票我不能收,誰去領的,,誰給我退回去,。”黨員干部要學著栽下心中的“松柏樹”,不為名利所縛,,不為權欲所惑,,不為世俗物質(zhì)所動,堂堂正正做人,、清清白白干事,,始終保持著共產(chǎn)黨人艱苦樸素的本色。
栽下心中的“楊柳樹”,,學會舍己為民,。焦裕祿常說,我們要有甘于吃虧的精神,,能吃虧,、常吃虧、善吃虧,,群眾才能跟隨我們,,如果自己處處占便宜,那就會失去群眾,。在擔任領導干部期間,,他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,不怕苦,、不怕死,不為名,、不為利,,純粹地為人民服務。黨員干部要學著栽下心中的“楊柳樹”,,做到“心里裝著全體人民,、唯獨沒有自己”。要長在基層,,在實踐中增強本領,,迅速成長為黨和人民需要造福一方的人才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,,團結帶領億萬人民為實現(xiàn)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,、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、努力奮斗,。(貴池區(qū)馬衙街道紀工委 王?。?/p>